查看原文
其他

【东台记忆】梦里重回丁字街!

水晶石 东台时空 2022-07-18

点击上方免费订阅"东台时空"


梦里重回丁字街

文/水晶石


如果你记得台城的老街,那么一定也记得丁字街了,它就像一只巨大的臂膀,攥紧拳头,有力地搁在老街的中央。

1994年秋天的一个早晨,一脸青涩的我,在妈妈的陪伴下,沿着台城长长的身躯,经过丁字路口,走在丁字街明媚的阳光里,第一天去单位报到。从此,在丁字街宽大的臂弯下,一呆便是数十年。



我是个乡下来的孩子,那里有蓝蓝的天空和青青的草地,有广袤的田野和淳朴的乡亲,有我魂牵梦萦,美好如初的童年回忆。所以,当我初见老街,置身于人流熙攘的丁字路口,感受到电影里才有的车水马龙,无疑给我这个未曾见过世面的孩子视觉上的冲击;而老街两侧一条条曲径通幽的石板巷所流淌出来的古韵气息,更是给天生心怀江南情结的我一种莫名的欢喜。可以说,老街,是这个城市留给我最繁华的记忆。

我与丁字街的点点滴滴,还得从朝阳商店开始。

朝阳商店,其实是面朝北的,门脸很宽敞,从外面就能看到里面摆放有序的玻璃柜台及商品,因着离单位近,所以需要什么就会趁空溜过去转上一圈,时间一久,也算是那儿的常客了。

朝阳商店营业员的态度一个个挺和善的。有那么一次,我选中了一件办公用品,可是钱没带够,当班的大姐满脸笑意地把东西递给我:“先拿去用吧,回头再把钱送来!”后来我好像并没有先带走那件东西,但却始终忘不了这番话。



朝阳商店令我记忆深刻的还是最西侧的服装布匹柜,一匹匹或素或艳的花洋布列着队斜倚在柜台脚边,倒像是一群风姿绰约的女子在后台候场一般。印象最深的是挂在大门内侧高高的钢丝绳上,好似一个个骄傲的公主般不可一世的时尚服装,每打那经过,总要仰头艳羡地看上几眼。

后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老街上冒出了一些富有现代气息的店铺,食品店不再是公家的了,品种也不只有大饼油条之类的,出现了好多诱人的糕点,引得我时常驻足。服装店里的衣服也不再挂在高高的钢丝架上了,而是排成一排或围成一圈地立在落地衣架上,拉近了距离,怎么看怎么亲切。



记得丁字路口往西电影院附近有一家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店主是个相貌平常、却大气朴实的中年女子,从不漫天要价,与我似乎还有点投缘。有一年过年在那买过一件枣红色的大衣,直身的版型,复古的方领,居然是现在时兴的款式,记得当时配了条淡青的牛仔裤,还在单位跟同事拍过一张照片,现在来看,也并不怎么过时,只是后来几经辗转,我再也无法记起它的去向。

不知为何特别怀念那件大衣,所以一直在内心暗暗地自责,为什么就没有收藏好,骨子里始终认为,喜欢的东西就绝不能丢。可是世事无常,你喜欢的,怎么可能永远都不丢,譬如老街,譬如曾经穿过的那件衣裳、撑过的那把伞、遇见过的那个人……



真正意义上的丁字街,其实是丁字路口往北一直通向老体育场的那段,街道不长不短、不宽不窄,虽毗邻老街,却避开喧嚣,透着些许的宁静。红兰别墅、东方酒家、老二招,数百米的街上居然容纳了三家茶馆,承载着老一辈台城人舌尖上的记忆。

丁字街的消失,最让我耿耿于怀的便是红兰别墅的消失。

红兰别墅,无论是它的名字还是模样,都曾惊艳了我年少的时光,它是我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地,对它的眷恋,不仅仅因为美食,而是骨子里一直对古色古香的事物怀有敬畏之心,雕花的窗格、斑驳的木门,初见便一见倾心,每每路过时,总不忘习惯性地瞥上一眼。



青砖伴瓦漆,翠竹掩红墙,大厅里方桌围坐,泡茶品茗,碧绿的蒜花悠闲地躺在雪白的鱼汤面上,一缕能让人神清气爽的清香,弥漫在餐厅的每一个角落,透过雕花窗格的缝隙,飘向安宁的丁字街……于我而言,红兰别墅代表着一种美好的情愫。


若干年后,记不清在哪遇到一位老人,街头上常见的那种亲切的大妈,盯着我看了几眼便说:“姑娘,你是在某某单位上班的吗?”“你怎么知道的?”看着那张陌生的面孔,我一脸诧异,“我在丁字街经常看到你呢!”

居然有人记得我这张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脸,那一刻,我无语凝噎。遗憾的是,我无法记住那个老人的模样。



光阴似水,琐碎的生活、无奈的现实渐渐冲淡了一路的过往,很多时候,不忍拨动那根弦。偶尔夜阑人静时,记忆的触角会肆意蔓延至那双长长的手臂,往事一幕幕浮现,不禁潸然泪下……

我最喜欢的大师林帝浣先生说过:恋旧的人, 总活得像个拾荒者。看到这句时,我笑了,觉得这个比方打得太贴切。为了不让自己活得像个拾荒的,我必须努力拨掉那个烙在心头的“丁”字,向着美好、微笑前行。

如果可以,且将往事煮成茶,从此清苦不为他。唯愿,时光如初,岁月静好,流年安然。

(原载《东台日报》,作者:水晶石)


重拾老东台的记忆

(本文来源于网络,可惜找不全原文,同时向原作者致敬!)

  遥远追忆五十年前,里下河地区一个颇有名气的大镇,因位于泰州的东面,地势略高而得名东台。

  由这里向东可抵大洋黄海,向西可枕水乡沃野,向北可望徐淮平原,向南可襟三泰秦湖。

  远古这里是晒盐的东台场,一千多年前南唐升元元年(937年),置海陵监于东台场,后置县治历经宋、元、明、清,到民国,国民政府曾在此设东台市,新中国恢复县治。

  一条人民路从东头的陆家摊到西头的北关桥,由东向西号称七里长街,有东、中、西三个十字街,一条小河穿城而过。人民路上有一座木质结构的三里桥,后改建成混凝土桥取名新东桥。

  由西十字街向西北是北关桥,向南过宁树大街,走过宁树大街有一座桥是新桥。

  新桥可能是民国时期建造的,铁制的桥栏杆上铸有国民党党徽。再向南就是雄伟的海道桥,桥下是水上交通大动脉串场运河,河里有南来北往的客货商船,船体有小的舢板、乌蓬小船,也有大的铁驳船、出海的海捕船。有木质有铁质,形态各异热闹非常。在海道桥堍有米厂,面粉厂等与粮食加工有关的工厂。

  过海道桥就是去西溪的小路了,这条路一边是溪流的峭壁一边是农田,砖头铺就路面特窄,据说这条路有三华里长。

  西溪是东台人更远古的追忆,这里有一座砖结构的唐代古塔,取名春轩塔,传说是古代的海边航标。塔边有一座泰山古寺庙,该寺是东台香火最旺的庙,庙的山门朝向古道三里路,山门前有一座砖拱小桥,桥上刻有名国学大师缪子谓先生书写的《通圣桥》三个苍劲有力的颜体大字。

  寺前沿河两岸有古老的小商店,卖些当地的特产,茶食和香烛。 

  中十字街在古黄金坝也称新坝的位置上,由于这个坝隔开了甜河与海河。 

  中十字街的东北角是有百年历史的张褔盛茶馆,东台人有吃早茶的习俗,这里的鱼汤面、生姜干丝和脆爆鳝很有名气。

  张褔盛茶馆的东边是轿巷,这里曾经有个轿子行,据说更早时期轿子是人们主要代步工具。北边是一个玲珑的小菜场,南北各一个门,两排门面平房里出售各种晕素菜品,中间有一条露天通道。

  再往北就是海河边了,河滩上散满各种小型贝壳。这条河不长南北走向,盲端指向小菜场,由海船运来的海鲜可以在这里卸货,河的东岸是枕河而建的民宅,河的西岸沿河有条小路,小路边是一排明清风格民居店铺。

  沿河两岸的居民在这条河里淘米、洗菜、洗衣服、将河水挑回家饮水做饭。冬天寒冷时河面积冰,冰面上偶尔可行人。河的北端汇入东西走向的一条河,在这条河上架有东西两座虹桥,过虹桥向北进入城北地界。那里有一些小型工厂,曾记得有电镀厂,针织厂等。

  再向北有一条较大的河是河垛河,早先河上没有桥,靠一座土坝沟通南北,疏浚后该河成了沟通串场河与通榆运河的主要水道。河的北边沿河排列着几座较大点的工厂,包括玻璃厂、纺织厂、机械厂、木材公司等。

  中十字街的西北角有一栋现代小洋楼是人民银行,银行旁边是一条又窄又长的苏家巷,巷子里有一个幼儿园,幼儿园的小院里小朋友围着圈玩丢手绢的游戏。

  巷子的尽头是万寿宫巷,启平小学就在这个巷子里。一颗古银杏在这里历经风霜200余年。 西南角是五交化公司,再向西是东台最大的百货公司。百货公司的南边是淤泥河、洗马池巷等名胜故地。 东南角是一个卖蔬菜的商店,茶水炉、烧饼店、土产公司等小店。过一条小巷子进去是拉板车的搬运工人组成的搬运公司,那时候板车是这个小城里的主要运输工具。

  中十字街向南是因有一座古三味寺而得名的寺街。寺街伴甜河向南,路面是两边砖头中间有一排条石,街面很窄,两边有香烛店、豆腐店、理发店、裁缝铺、粮油店、煤碳店、洗澡堂等一种古式的繁华。寺街中段有个寺庙的塔院旧址,这里盖了个煤球店, 三味寺已经没有僧侣,寺院成了粮店,佛堂里佛像仍在只是堆满了粮食。

  寺院的门口有条河,河边有一座石牌坊,牌坊上有一副对联上书“西溪塔影寒山月,夜半钟声古寺风”,威严古朴。

  寺街的尽头有一座木桥是关桥,关桥下流淌的就是古城河了,河水向南流汇入九龙港,向北止于古月塘。过九龙港需坐小木船渡河,河的那边有个造船厂。 

  小城居民大部分是历代从南方迁徙而来,江南的风俗习惯与本土古老的勤劳在这里交融形成了这里独特的文化,这里的人们信守“早起三光,晚起三慌”的古训,清晨很早就起床开始一天的劳作。产业工人们三班倒干活,工厂的机器24小时运转不停。

  三个十字街口聚集了许多人力黄包车,黄包车夫在车边聊天等待客人,一旦接到客人他们便拉上黄包车在路上飞跑,以最快的速度将客人送到目的地。搬运工人拉着板车将各种货物流通到小城的每个角落。

  小城的语言幽默寓意深刻,讲起来娓娓动人。如东西叫杲昃、误以为叫居因、搬弄是非叫挑祸、晒太阳叫烤点子,说话前后不一叫三冒六滚 ,问题解决了叫下山等等。

  由于物质缺乏官民生活均艰苦,打补丁的衣服随处可见。食品店里的食品均需要凭票购买,人们因饥饿而清瘦。房产多的人家余房均被国家经租,没房的人家可以租到廉价的房子住,不少人家虽说拥挤,祖孙同堂倒也其乐融融。 

  小城民风淳朴,尊重书法、诗书文人,老人小孩煤油灯下读书练字的人多,没有打牌、搓麻将的风气。 每到春节时家家户户换对联、备年货,其中重要的是舂米粉做年糕,有专门春米店的为居民舂米粉,然后蒸出正方型的小年糕,喻意吉祥进步,喻意步步升高。

  米糕蒸好后需要晒干一直吃到三春时节。也有人家把鸡鸭鱼肉挂到墙上风干以保存更长的时间。除夕夜一家人在一起守岁,大年里晚辈给长辈拜年,亲朋好友间相互拜年。互致新年的最好祝福! 

  东台城不大,文化生活很活跃,在七里长街上分布了不少的文化娱乐场所,从陆家摊子一路向西有东十字街广场、人民大会堂、新华书店、丁字路口、电影院、东台展览馆、人民剧场、中十字街口、东台剧场、西十字街口、工人文化宫,海道桥、古泰山寺等。这条长街很干净,有行人、自行车、人力黄包车穿梭不停。路边还有许多出租小人书的书摊子,看书的人一张小凳子坐在路边专心看书。

  由丁字街向北有作为小城政府招待所的红兰别墅和一个三层小楼的县图书馆,图书馆的对面是一个小型的公园。公园面积不大,三面环水,里面树木郁郁葱葱,四季鸟语花香。

  丁字路再向北是城河,过小桥是平整过去的乱坟岗后建的露天体育场。这里有400米的跑道和两个足球场,四个篮球场,小城的人经常在这里举办田径比赛。每当发生大事件城里人都在这里集会,如抗战时纪念蔡公时声讨日寇的大会,各种群众运动的万人造势大会,知识青年下乡的动员会等。

    城里还有大小两个月塘和多个小型公共绿地供人们休闲。拥有二个专业剧团,一个锡剧团,一个淮剧团,后来还成立了县文工团。

东台有许多小学包括启平小学、启南小学、实验小学、工人子弟小学、景范小学、宁树小学、新桥小学、窦楼小学、师范附小等,中学有东台县中学、东台师范、城南中学。

  小城的医院有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工人诊疗所(后改称工人医院)、东台镇医院。各街区还有街道卫生所,百姓看病有合作医疗不需太多的钱。

  东台的轻工业起步早,大街小巷里许多手工作坊式的小工厂星罗其布。 

  这座小城的地名都具有较深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典故。如宁树大街、县府街、学府街、棋杆巷、曲江巷、淤泥河、洗马池、大王庙、玉带桥、广济桥等。

  东台的大街小巷中这散布着诸多的小型寺庙、道观、城隍庙,还有文庙、魁星阁。不过大多破落,庙产也多被征用了变成国家经租的房产。僧尼道士大多改了行,少数靠很少的香火度日。

  这座小城随着共和国的脚步不断改变着自己的命运,这里的人们顽强地生活,在艰难困苦中创造了金东台的美誉,华夏百强县的光荣。共和国的将军行列中有这里男儿的位置,大学校长、名医教授、科学家、艺术家中有这里学子的身影。有趣的是全国许多名刹大寺中有很多方丈主持、佛学大师出自这里。如果说这块土地上人才辈出一点也不夸张。



投稿信箱:jsdtsb@163.com

◆微信公众号:东台时空(微信号cyh_jsdt)

社保查询 | 交通查询 | 百科知识 服务电话 

停电信息 | 生活健康 | 网上查询

东台时空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最新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